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:
異位性皮膚炎,又稱過敏性皮膚炎,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 ( 包括氣喘 , 過敏性鼻炎,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),有些小孩帶則會有先天性的過敏性體質,除了皮膚易發癢和易感染外,很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症狀。這種體質會遺傳,所以在家族及親戚中,常常也有類似症狀的患者。
我們所擔心的是,不少父母太過心急,認為只要到醫院治療,病症即可立即痊癒。如果連續幾天沒有明顯改善,就失去信心而換院或者自行到藥局買成藥,甚至聽信江湖郎中的不實宣傳,結果是越弄越糟。另外也有些父母存著「西藥長服會傷身」的錯誤觀念,症候稍微好轉,就任意的停止使用藥物,使得前功盡棄。
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:
異位性皮膚炎是有一定的診斷條件的:
皮膚搔癢 :
異位性皮膚炎,最大特徵就是「癢」,由於嬰兒不會說話,只能以哭、鬧來表示他的不舒服,所以當小孩有不正常的哭鬧行為並發現常有搔抓皮膚的動作,都不能掉以輕心。
典型的皮膚症狀 ( 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 ) 及位置 ( 嬰幼兒多在臉部或身體伸側,成人多在關節屈曲處) ,慢性持續性及反覆發作性皮膚炎 (6 個月以上 ) ,小嬰兒約兩個多月時會在頭皮上出現厚厚的皮屑,同時在臉頰上也可能出現皮膚炎變化。這時候的皮疹,和嬰兒常見的脂漏性皮膚炎較難分辨。過了一歲之後,皮膚炎的部位會逐漸出現在四肢和軀幹,而且皮膚看起來會乾乾粗粗的,尤在身體伸側或手肘、臀部、膝窩背面等地方長出皮膚炎。
皮膚的病灶會變的比較乾燥,有灰褐色皮屑,皮膚變厚,紋路加深,呈苔癬化變化。一直到上小學之後,才會逐漸的改善。 仍然有一部分的人,皮膚炎斷斷續續的出現,一直要到上國中之後,才會痊癒。 如果過了青春期,異位性皮膚炎仍然還沒有痊癒,則此問題一直持續到成人的機會就很高了。以四肢屈曲部位最常見,皮膚表面呈慢性苔癬化現象。 然而並非每個病人都會經歷這三個時期的變化, 60% 在一歲前會發病,但也有少數病人是在青春期過後才開始。
異位性皮膚炎-保養
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角質層的脂質和天然保濕因子是不足的,皮膚的保濕能力就不佳。因此保濕對於所有異位性皮膚患者的治療都是重要的關鍵。要做好保濕,從補水、鎖水到皮膚的保護,由內而外都不可缺。
1.喝足水分。每天至少要喝足體重(公斤)乘上 30 的水分。
2.非必要不需使用清潔產品,清水即可。
3.勿用過熱的水洗澡。使用室溫水即可。熱水會洗去過多的皮脂,這點和正確的
洗臉概念是一致的。
4.泡澡或沖澡都可,重點是充足潤濕皮膚。
5.徒手輕揉搓洗即可,勿用工具大力清潔。
6.洗完澡後輕輕擦乾身體,立即使用異位性皮膚炎乳液。不需把身體擦到非常乾,
讓角質保持濕潤的狀態,趕緊將保濕產品擦上去,鎖住水分。
7.平時還是要補擦保濕。研究認為一天至少需要兩次。
8.穿棉質衣物,避免粗糙易磨擦皮膚的衣物。可以保護皮膚不受衣物刮傷、刺激。
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方法:
口服藥物
1.抗組織胺:
抗組織胺:能夠有效控制搔癢,並且相當安全,對於重要器官以及生長發育的影響非常小,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。有些孩子甚至必須長期服藥 ,再逐漸減少藥量才能有好的控制。在治療上醫師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家長不給孩子吃藥,只是不斷擦藥膏,反而對皮膚造成一種負擔。
2.抗生素:
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很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的感染。有研究顯示: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表面有較多的葡萄球菌菌落數,且菌落數的增加和皮膚炎的惡化有顯著相關。在臨床上也發現,適度的使用一些抗菌物質搭配原有的藥物治療,可以有效減低皮膚表面的葡萄球菌菌落數,使得異位性皮膚炎獲得較佳的控制。
3.類固醇:
只用於嚴重的急性期,會有快速的改善,長期使用副作用大。
局部塗抹藥物
外用藥膏以類固醇類藥膏為主,藥膏的強弱會因皮膚問題的嚴重度,患者年齡,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,請依醫師指示使用。有些家長不敢使用類固醇類藥膏的觀念是錯誤的,反而會延誤病情;有些家長則是自行買藥,根本不知藥物的強弱及使用方法,反而擦出許多後遺症。
類固醇藥膏與抗組織胺為目前醫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兩大武器,這兩種藥都有相同的缺點:
病人用了一段時間後,藥效會逐漸減弱,藥理學上稱為「耐受性」。一旦藥物的耐受性出現,醫師就得考慮換藥。
使用類固醇時...你一定要知道的:
1.依醫師指示使用藥膏,不要塗超過建議的次數。藥膏每次塗的量不要太多,擦藥後,皮膚上不能看到白白的藥膏痕跡。
2.濕疹很厲害的地方要擦強一點的類固醇藥膏來控制病情,反之濕疹較輕的地方所擦的藥膏強度就要挑弱一點的。由於類固醇的強度越強越容易產生皮膚萎縮,所以高強度的藥膏不可使用太久,一旦病情控制下來後就要趕快換成弱一點的藥膏,不要貪圖藥膏的效果好,捨不得換藥。
3.長期擦類固醇藥膏可導致皮膚萎縮,當濕疹醫好後就須要把類固醇藥膏停下來,單獨使用保養品來保養皮膚。
4.冬天皮膚乾燥的時候藥膏要挑油一點的,反之夏天皮膚較油的時候則要挑不油的藥膏。
5.擦類固醇藥膏要有恆心,該擦的時候一定要擦,且一定要擦到濕疹好了為止。不要濕疹好一點就不擦藥,等惡化了又急急忙忙找藥來擦,這樣永遠沒辦法把濕疹醫好。
6.局部塗抹的免疫抑制劑 (Tacrolimus & Pimecrolmus)這是免於長期使用類固醇,所使用的塗抹替代品。藥物藉著抑制T 淋巴球的反應,而達到治療的目的。使用藥物初期會出現1~2週的灼熱搔癢刺激。對於輕、中度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有相當好的療效。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候與症狀消失時,仍須繼續治療一週後,即可停藥。
紫外線光照治療
用紫外線照射皮膚來治療皮膚炎 ( 好像曬太陽一樣 ) 。早期的 UVB 與 UVA/UVB 混合紫外線光療已被證實對異位性皮膚炎有療效。窄波段 UVB (311 奈米 ) 紫外線光療副作用較少,使用上效果也不錯。但唯一的缺點是每隔 2-3 天 要跑一趟醫院照光,需要照十幾次 ( 三個月 ) 以上才有效果。
那些因素會加重皮膚的癢感及如何預防、處理?
前面已經提過,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體質太過敏感所引起,也就是說這些小孩對環境的適應力較低,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而加重癢感。所以做父母的,一定要好好的觀察小孩子的生活作息,飲食習慣,儘可能找出刺激癢疹發作的原因。
以下是幾個最常見的例子:
一、季節的影響:
出汗會加重癢感,所以在夏天大太陽下,若再加上劇烈運動,往往玩的時候很愉快,一休息癢感就來了。
而在秋冬、天氣乾冷、會加重原本就乾燥的肌膚龜裂脫皮、癢、痛,所以在每一個不同的季節,照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:在夏季裡應使用空氣調節,並培養小孩靜態活動方面的興趣,避免戶外激烈的運動。
而在冬天一定要使用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乳液來保護皮膚。
醫師較不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使用一般的乳液....
因為其中常含有香精、防腐劑或殺菌劑,反而容易造成過敏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目前有許多專門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使用的乳液,在國外都經過專業的皮膚科測試,也都證明有很好的療效,提供更多具有滋潤效果的油脂、含水劑、維生素。
甚至有些乳液中所含有的活泉水,也經過科學證實能有效抑制過敏細胞的趨化作用(chemotaxis),並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,可抑制過敏性的Th2細胞,或含有一些特殊的礦物鹽與微量元素,因而具有抗發炎的效果;有些乳液則含有專利的天然保濕因子,具有接近人體皮膚的脂質組成;也有乳液標榜最接近皮膚的酸鹼度(pH: 5.5)或滲透壓(osmolarity),除了減少刺激性外還具有抑制細菌的功能。
二、錯誤的穿著:
在有「阿公、阿媽」的家庭裡,老一輩的人總認為小嬰兒就該穿很多很多的衣服免得受寒。
然而,這套理論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兒行不通的。因為這些小孩對熱的耐受力較低,穿過多的衣服,易出汗反而加重癢感,所以穿著適量就好。在衣料方面,羊毛、尼龍的衣服會剌激皮膚,故應避免直接穿毛線衣。
純棉的衣料較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穿著。
三、飲食:
目前醫學上還末證實那一種食物會加重病情,但是確實有些小孩因為吃了某些食物而使癢感加劇。
父母可以每一餐都用單純的飲食試著發現有無這種情形。如果沒有,只要是營養的食物就可以吃。
另外,飲食習慣也要注意,譬如有汁的水果,像柳丁、蕃茄這些汁液若沾在嘴巴周圍也會造成濕疹,所以,水果儘量製成果汁來喝較不會刺激皮膚。
四、沐浴:
國人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:
看到皮膚有濕疹,即以為是不乾淨,緊張的父母甚至一天要幫小孩洗好幾次澡,殊不知這樣,只有更加重病情而已。因為過度的沐浴,尤其若加上水溫太高,會把保護皮膚的角質層洗掉,使皮膚會更加乾燥,癢得更厲害。
因此在澡盆中加人一些沐浴油或是兩杯太白粉,肥皂則用一般中性肥皂就可以。市面上販售專為乾性皮膚所製造的肥皂更為適合。
要避免使用消毒水及所謂的藥皂,洗完澡後,全身抹上乳液或凡士林,有濕疹的部位再使用醫師所開的藥膏。
五、環境:
家裡儘量保持乾淨,少鋪地毯,因為那是灰塵、泥砂、塵蹣等小微生物暗藏、滋長的處所。
另經常接觸清潔劑、洗碗精、消毒水、洗衣粉等化學製品、易使症狀更加惡化。
六、感染:
皮膚有濕疹,受傷的機會增加,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細茵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。
這些感染又會加重原本已有濕疹的皮膚,一定要道照醫師的指示,使用口服藥與適當的外用藥,兩者缺一不可,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。
異位性皮膚炎預後:
由於這種「宿命」的體質,以致中、西醫對異位性皮膚炎都無法根治。
患者父母常會問道:「這個病會不會好?」臨床統計顯示,至少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例,在十八歲前會痊癒。
持續的和醫師溝通及配合治療,不但對病情可以有很好的控制,也可以讓患者過著較有品質的生活。大部份小孩在青春期後都會逐漸痊癒。反之,在青春期前發作愈厲害,症狀愈嚴重,病程延續到成人期的機率也就更大了。
所以,只要父母和醫師彼此協力配合,不僅能讓小孩安然度過此一病症的痛苦期,而且預後是樂觀的。